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憂傷的書,作者給我們講了七八個故事。無論是井岡山還是長白山,無論是海南長臂猿還是大熊貓,無論是云南玉獅場還是福建傅竹村,無論是“偏執的城市”還是“沒有靈魂的城市”,無論是林權改革還是水電狂想,作者所講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悲劇性,作者揭示的每一個現象都讓人警惕和思考。
本書也是一本尖刻的書,它懷疑中國一些意愿良好的行為方式可能將給自然界帶來深重災難。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持續上升,生態效益卻在持續下降;中國表面上有了更多的森林,但森林卻在成為空林、單一林、純林、只為經濟效益而活著的林。
本書更是一本觀點新穎的書,作者認為,中國是一個沒有大樹的國家,大樹的平均擁有蠹、在
自然界中存活的美好度,是衡量一個國家自然保護成果的唯一標志。
本書在春天時出版,作者借這個全民植樹季節,大聲疾呼:不要再去盲目種樹了,如果你有錢,如果你有精力,如果你有保護自然的美好愿望,就先去保護那些脆弱的、易碎的天然林吧。
作者簡介:
馮永鋒,l971年出生于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學,1990年—1991年在石家莊陸軍學院軍訓一年,1991年一l995年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1995年一1998年在西藏日報工作,1998年至今在光明日報科技部工作。
作者曾寫過《拯救云南》、《不要指責環保局長》、《環?!驑O端發展主義宣戰》。長篇環保報告文學《沒有大樹的國家》是他的第四部專門寫給大眾看的時代環保憂思錄。提醒公眾,天然林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衡量一個國家環境保護能力的唯一指標。
2006年底,依托各地民間環保組織舉辦“自然大學”(www.nu.ngo.cn)。
個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yf1108,個人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作品目錄:
與路人談大樹
導讀:為什么沒有大樹
代序:鼠兔與農民
一、元氣篇:中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福建省災難頻發
二、血液篇:紅色旅游圣地井岡山的“綠色困境”
三、同胞篇:長白空林,長白空水
四、兄弟篇:海南熱帶雨林在凱歌中消亡
五、姐妹篇:云南正走向物種單一之路
六、骨肉篇:四川大熊貓仍舊有人在獵殺
七、肺腑篇:還有幾座城市有靈魂?
八、本性篇:人類正在成為地球上最兇惡的物種
后記:“第三輪土改”可能讓天然林破壞合法化
附:“留住美好大樹”倡議書
編輯推薦: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朝陽、著名環保人士廖曉義等聯合推薦。二十一世紀中國版的《寂靜的春天》,中國環保創作史上的《文化苦旅》。
中國現在幾乎沒有大樹,中國是個缺少大樹的國家、只有當中國處處大樹繁茂,大樹與大樹互相通聯,自然界處處生機盎然,中國的環保才算緩過最艱難的窒息期。
中國作家協會2006年的總結報告中,第一次提到了“環境文學”的成就。小馮是我的師弟,希望他在中國環境文學史上能寫上濃重的一筆。
——著名環保作家 徐剛
中國山不像山,水不像水,是因為人不像人。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不可能保護環境,一個不熱愛自然的民族也不可能搞好發展。馮永鋒的這本書,很清楚地指明了這一點。
——著名環保人士、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主任 廖曉義
是馮永鋒引誘我走進了普米族人居住的大山,是這座大山里的普米人讓我對大樹有了新的認識,這些新的認識將督促我讓更多的朋友和我一起,為留住我們這個地球上更多大山里更多的大樹做自己能做的事。
——著名環保人士,綠家園志愿者召集人 汪永晨
2008年,搜狐發布“綠色選擇”戰略。搜狐一直在幫助奧運“圣火”傳遞;馮永鋒們一直在宣傳的“生態保護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圣火”,搜狐愿意全力傳遞。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 張朝陽
環境保護在中國是最艱難的事業。倡導環境保護的人和從事自然保護的人,大概都屬于“瀕危物種”?;拭魈柲芗瘓F愿意與他們一起作戰。
——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 黃鳴
作品摘錄——“與路人談大樹”: 馮永鋒
2006年之后,馮子在路上一有空,就老是和人談“大樹”,動不動就說中國沒有大樹。有些旁聽到三言兩語的路人,有些生氣了,于是圍攏過來,一起質問他。
路人甲:你居然寫了一本書,說中國是“沒有大樹的國家”,為什么敢用這個名字?
馮 子:我是用自然保護的眼光去看中國的。環境保護最難的是自然保護。有人往你家門口倒點垃圾,你肯定很生氣,有人砍了山上一棵樹,你肯定不會生氣??墒?,一棵樹被砍走,自然就受了一次傷。
路人乙:中國有大樹啊,為什么你說沒有大樹?
馮 子:中國當然有大樹,中國不少地方甚至有“古樹名木”,有歷史樹、文化樹、特異功能的樹,幾百年上千年的樹??墒?,很多樹都是孤樹,真正有生態效益的樹,能夠傳承自然基因的大樹,很少。作為人你很清楚,孫子孫女要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光是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是不夠的。山上的樹也是這樣,小樹要活在大樹、老樹的身邊。你要成為一個好人,光和親人、熟人生活在一起是不行的,必須和不同的人、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們的山上只有小樹、同樣的樹,那么這些樹也不可能成為好樹。
路人丙:你所認為的大樹是什么?你的觀點是不是有些偏頗?
馮 子:我一直覺得,衡量一個國家的生態保護水平,就是看它每平方公里有多少大樹在自由生長。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去看一看,全國各地,“平均每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少大樹”,數量是在下降還是在上升?
路人?。簳母泵恰碍h??嗦谩?,你走了哪些地方,一路上辛苦嗎?
馮 子:我所說的苦是心靈的苦。在中國,你不能用環保的眼光去看,否則,越發達的城市在我眼中環保缺陷越大。成片的森林恰恰我一眼看出它是人工沙漠,一個非常有文化的人可能是個環保文盲。
路人己:你寫這個書的目的是什么?僅僅告訴大家沒有大樹?還是要植樹,要保護樹?怎么個保護法?
馮 子:當然是想通過揭示一些真相,告訴自然保護的真正價值和困難,以及自然保護最需要看重的地方。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生態危機,很多人意識到了也仍舊沒有力量。
其實中國更需要的是“自然恢復”,所有有土壤的地方,只要人類不進行干預,在幾年之后都會長出天然植被,形成符合這片土地本性的天然生態系統。最后慢慢地演替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或者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
也是受寫作過程的啟發,我發起了“認領大樹”活動,目標是保護非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的“天然林”或者說“天然生態系統”,告訴大家:不要去種樹,而是去認養樹,讓那些本來已經長得不錯的天然樹,不再遭受人類的破壞。
讀后感 摘錄:
(網絡作者甲) 我用一個通宵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本23萬字的書。該書之所以深深地吸引了我,是因為它的內容使我感同身受,讀后使我憂憤交加。
《沒有大樹的國家》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者是《光明日報》記者馮永鋒。作者出于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辭千辛萬苦,跋山涉水,深入偏遠林區,親歷現場調查,用一系列真實的故事,向社會披露了我國天然林慘遭破壞的現實,作者所揭示的每一個現象都讓人警惕和深思。因此,關心生態的人說它是21世紀中國版的《寂靜的春天》,關注文學創作的人說它是中國生態創作史上的《文化苦旅》。這本書受到了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和著名環保人士廖曉義等人的聯合推薦。
說是感同身受,是因為書中披露的許多事實是我親自耳聞目睹的,使我產生“英雄所見略同”之感?!昂D蠠釒в炅衷趧P歌中消亡”是作者講述的8個故事之一。這些事都是我再熟悉不過的了,海南是中國兩大熱帶雨林區域之一,保護好這里的熱帶雨林,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意義十分重大。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年來,熱帶雨林所遭破壞的現實卻讓人觸目驚心。對此,我有切膚之痛,追隨著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腳步,我踏上這椰島算來也有20年了。記得初登海島的那幾年,那滿山遍野的林木,確曾使我驚羨過,陶醉過。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眼中原有的那些天然林、用材林,許多都從視野中消失了。一片片繁茂的天然林變成了芒果、荔枝、檳榔的花果山;一段段挺拔的海防林被養蝦池、鈦礦坑、水泥群所取代——它們在一組組虛假的數字中統統變成了政要們的“輝煌政績”。在經久不息的凱歌聲中,一片片林木倒下去了,一塊塊林地消失了,然而,一批批官員卻升上去了,一些不法之徒的腰包都鼓起來了;鳥聲越來越少了,贊歌聲卻越來越嘹亮了……
說是感同身受,還因為書中所闡述的許多觀點正是我平時所見所思,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共鳴。
本書的核心講述的是天然林問題。這是國家政府和社會百姓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2000年底,國務院正式批準了總投資962億元的我國特大型生態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站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高度,著眼于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然而,在有些地方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馮永鋒在書披露的諸多毀林事實就是鐵的佐證?!耙幌а颈Wo現有天然林,并且盡量保障復壯更多的天然林。因為在所有的生態系統中,天然植被是最富饒和珍貴的?!边@是馮永鋒的企盼,也是我的企盼,更是全國人民的企盼。建議相關領導者和決策者,看看這本書,或許能增加點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網絡作者乙) 看完了馮永峰的《沒有大樹的國家》有一種想說一說的沖動。剛讀完的書、最近聽了一位林業專家的講座、看了《阿凡達》,都與我們的環保觀念有關。
《沒有大樹的國家》的副題是一位生態衛士的環??嗦?,這本書是我讀過的國內環保新聞報告和傳記中寫得最為深刻和激進的。作者是北大中文系的學生、環保記者,文筆不錯,文中的觀點不只是停留在環境問題上,更多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中了。
這些年,我們國家的森林覆蓋率不斷在增加,但災害卻越來越頻繁,是否生態規律在這里失靈了?環境理應有所改善才對。經過作者的走訪調查,中國倘大一個國家,已經沒有大樹了!并非聳人聽聞,而是指我們對待大樹的態度、我們的人均擁有大樹的數量:我們巴不得把所有的大樹都變現為錢,利益集團和掌握資源命運的人不斷搜尋能夠致富和創造政績的機會、無知的百姓也力圖在資源再分配的過程中分得一杯羹,卻不知在耗盡了祖宗所剩無幾的財富……表面的數字只是應付統計的,我們也在以各種名義綠化造林,但現實是真正能夠起到生態平衡和調節作用的樹木在各種名目下被砍伐,或大張旗鼓的砍掉、或被變著花樣地弄死、偷偷摸摸的砍伐是屢禁不止。我讀著讀著,心是灼燒的痛。
林業專家的觀點是種桉樹并沒有數據明確證明如宣傳中的壞,雖然不否認存在生物單一性的問題和操作上沒有注意導致了水土流失問題,但認為種植桉樹既利用了荒地,貧困地區的人們也可以通過種植桉樹增加收入。桉樹真是種植在荒地上嗎?造紙企業施以小恩小惠,讓村鎮干部有點好處,讓專家為自己搖旗吶喊:就明目張膽地清理我們的河山,種上一排排整齊的桉樹。據說3、5年1畝地的桉樹林能夠收入1、2千元,能夠獲得收益的是有錢租地的人,當地農民往往只是出賣自己的廉價勞力,而種植桉樹后的土地很難再種植其他作物!現在的科學家已經沒有道德、沒有良心、也沒有了自尊。
《阿凡達》的情節并不復雜,有既有唯美的一面、也存在很暴力的場面,宣傳的正是環保與反戰的精神內核。人類所涉足的地方逐漸變得荒蕪,潘多拉星球中的荒蕪就是人類踏足的基地。為了得到別人家園的東西,不惜毀壞一切……人類的聰明造就了技術的進步,但技術的進步并不代表就是人類的進步,因為在道德層面上我們連小孩都不如,在瘋狂的名利追逐中,我們的最高目標不過是占有一大片土地去打高爾夫球!為了不斷地攝取更多的資源,我們不惜把地球上百米的地層從上到下翻一遍,不顧及動植物的家園,只是任由三幾個政治狂人以及一批為了私己利益的集團暴躁喧囂、操縱,將僅存的一點點寧靜消滅……人類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我們不得不佩服卓有遠見的梭羅。
我們費盡心力想得到的往往也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當今世界令我們誤以為物質就是我們的全部,就是幸福。我們貪婪地將美麗的石灰巖炸開運到工廠生產出水泥,建造起各種各類房子,人們掏出大筆的錢去買城里的房子,城市越來越擁擠,汽車越來越多,空氣彌漫陰靄,水質污染得越加嚴重,我們勤奮地工作就是為了買那套房子?!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單單是科研技術的問題,已經是能否把持著道德底線的問題:人類的貪婪已經戰勝了理性,自然回答我們的是地震、暴風雪、干旱和洪澇。
富裕要適可而止,中國不是沒有赤貧的人群,而是利益很難落在真正需要一點扶助的人身上。不要相信美麗的謊言,往往打著扶貧、發展山區經濟的項目,利益都進入了老板和對項目有潛規則的官員手里……
什么才是人類真正的進步?不是幻想的,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覺知和醒悟。
(網絡作者丙) 我辦公室的大書架上擺滿了我社新出的法律圖書,這些圖書是供各階層的人士學習工作之用。每當新書送來的時候,我都盡可能了解這些圖書的內容與特點,用來促進圖書的銷售工作。如果不是工作的需要,枯燥無味法律的專業書很難看下去。最近兩年我們大眾分社出了不少像《李文說理》《中國農民工調查》《智商文化》等書,市場反映及雙效益都不錯。
我在新書堆里看見一本獨特圖書,首先它的封面是橫面設計的,綠色布滿在封面和封底,一棵被砍倒的大樹在兩面的下方,《沒有大樹的國家》這幾個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把這本書放在了辦公桌上,抽空想好好看看,為什么諾大個中國沒有大樹?
本書的作者馮永鋒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生態衛士,讓我十分崇敬。這本書是一本憂傷的書,作者給我們講了七八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悲劇性,每一個現象都讓人警惕和思考。這本書也是一本尖刻的書,它懷疑中國一些意愿良好的行為方式,可能將給自然界帶來深重的災難。這本書更是一本觀點新穎的書,作者認為,中國是一個沒有大樹的國家,大樹的平均擁有量、在自然界中存活的美好度,是衡量一個國家自然保護成果的唯一標志。作者大聲呼吁:不要再去盲目種樹了,如果你有錢,如果你有精力,如果你有保護自然的美好愿望,就去保護那些脆弱的、易碎的天然林吧。
有綠化不等于有樹,有樹不等于有森林,有森林不等于有大樹,有“森山老林”才有大樹。幾千年來人們毫無顧忌的砍伐大樹,人們眼睛里閃爍著“砍大種小”、“砍天然林種經濟林”的沖動。中國現在的人,都希望倒賣身邊的資源獲得財富,而大樹與森林是許多人眼中容易開發的資源。中國現在幾乎沒有大樹,中國是一個缺少大樹的國家,中國今后要費極大的力氣,去養育一棵又一棵的大樹,大樹與大樹相互連通,中國的環保才算度過最艱難的窒息期。
有人問作者:中國有大樹啊,你為什么說沒大樹?作者回答:中國當然有大樹,中國不少地方甚至有“古樹名樹”,有歷史樹、文化樹、特異功能的樹,幾百年上千年的樹??墒?,很多樹都是孤樹,真正生態效益的樹,能傳承自然基因的大樹很少。作為人大家很清楚,孫子孫女要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光是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是不夠的。山上的樹也是這樣,小樹要活在大樹老樹身邊。
本書正文八篇,前面有導讀代序,后面有后記和倡議書。每一篇作者都用了大量翔實的資料和觀點,尖銳的問題擺在中國人的面前,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催^此書后,收獲不小,特別是我的環保理念得到了更新,過去自己有環保意識,但沒有具體行動思想,環保認識也沒有深度和高度。通過此書的學習,環保意識有了全面的提升,我希望所有的中國人,不要去征服大自然,而是去了解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只有這樣人類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衣食住行,也只有這樣,人類的前途才有保證。
發表評論